南方電網貴州興義晴隆供電局傾情服務蘭蛇坡記事
初冬時節,在位于海拔1700多米的蘭蛇坡山上,顯得有些清冷。
11月的蘭蛇坡來時路,被一層厚厚的霧罩遮擋難以前行。晚上10點多,當很多人都已經進入夢鄉的時候,一輛貴E黃色搶修車慢慢駛入到了晴隆縣茶馬鎮蘭蛇坡,肖昌衛和他的同伴拿著工具包奔向兩扇巖組寨頂的一間瓦房。
老屋里住著一位70多歲老爺爺,只有床前的一盞燈作伴。屋里沒有燈光,老人家坐在一張木板凳上,寒冬的夜里的他顯得很孤獨。
肖昌衛和老人經過了一番交流,闡明了來意。隨后肖昌衛找到了安裝在床頭處的電源開關,打開燈不亮,仔細查看進戶線、表箱進出線、屋內線路以及插座插板。經過系列的檢查,最后發現在開關里面的線斷了。
完成了接線,電燈恢復了光亮,照亮了老爺爺的心房。此時肖昌衛和同伴一天的疲勞和一路的饑餓如同一股涌泉離他而去。
因山路蜿蜒曲折,山高坡陡而得名的蘭蛇坡,它是黔西南州最后一個通電村,這十幾年來,“云端”上的每一盞燈被持續不斷的點亮,像肖昌衛和同伴在深夜搶修這一舉動僅僅是一個縮影。
2007年,晴隆供電局投資130萬元為這個大山之巔拉通了輸電線路,他們迎來了光明,祖祖輩輩在黑燈瞎火中度過夜晚的苗族同胞終于迎來了光明,也徹底改變了長期“靠山吃山”的傳統生活習慣,位于深山里的苗寨同胞與供電工作人員才得以“結緣”。
然而在2008年的那一場冰雪凝凍災害中,蘭蛇坡配電線路、臺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,供電人員沿著羊腸小道跋涉四個多小時才到達海拔1700多米的蘭蛇坡。因為不通公路搶修物資無法運送到山頂,為解決運輸問題,他們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難,自己手提肩扛運送搶修材料。
為了不讓群眾在天寒地凍之中生活受到停電困擾,搶修隊伍用了2天的時間超負荷、跨極限地完成保供電工作,不分晝夜奔赴在蘭蛇坡4個村民組的每一個角落,巡查、搶修,處理一個個險情,恢復一戶戶光明。
面對左側是石壁,右側是懸崖,下雨天踉蹌前行,冰雪凝凍天氣上不去也下不來的道路,然而,供電員工這一走就是十余年。
時間來到2018年12月,興義供電局聯合貴州省水滴公益之家,籌集約10余萬元的物資,將愛心書包、靴子、棉衣和棉被、食油等物資分別送到蘭蛇坡小學學生和村民貧困戶的手中。在現場,供電員工還為學校變壓器、營養午餐食堂、教室及村里下戶線路進行巡檢服務,為蘭蛇坡村冬季用電提供保障,受到了學校師生、當地政府及老百姓的好評和稱贊。
“服務沒有起點,滿意沒有終點。”近年來,為了供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,守護著蘭蛇坡4個村寨150余戶村民“那盞燈”永遠光亮,供電員工歷經風風雨雨,巡維線路,為該村組村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保障。
(盧官洪)
編輯:江林

頻道推薦
共有0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