黔西南:水墨金州書長卷
過去的五年,是黔西南州發展史上極為不易、極不平凡的五年。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,一場又一場硬仗,一個又一個勝利,書寫了黔西南“一步跨千年”的精彩華章。
五年來,黔西南深度融入貴州“黃金十年”發展期,全面深化改革,持續擴大開放,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,深入實施工業強州戰略,加快發展以文化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,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、穩中提質。
山地特色農業綻放
黔西南州把解決好“三農”問題作為全州工作的重中之重,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。
安龍縣春潭街道當朝村的稻田畫——田壩“鄉村振興” 劉朝富 攝
聚焦優勢產業、優勢單品、優勢區域,因地制宜發展薏仁米、茶、食用菌、蔬菜、精品果業、中藥材等主導產業,著力構建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,切實推動產業提質增效,做大特色優勢種植業,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建成14個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基地,建成精品水果、特色糧食、茶葉油茶、中藥材、蔬菜“五個百萬畝”工程,培育龍頭企業452家,成功申報普安紅、貞豐火龍果等22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,普安成為“貴州綠茶第一采”永久首采地,興仁成為國家級出口薏仁米質量安全示范區。2021年前三季度,第一產業增加值187.06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13.5%。多層次發展種養業、鄉土特色產業、農產品加工流通業、休閑旅游業、鄉村服務業。累計培育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74家,農民合作社4374個,家庭農場3474個。
“工業強州”注入“源動力”
五年來,黔西南州工業轉型升級、產業振興發展、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。一批優強企業集聚發展,形成了現代能源、基礎材料、新型建材、化工及裝備制造、特色輕工、大數據電子信息六大工業產業體系。工業經濟整體呈現出“穩中有進、結構趨優、質效齊升、活力增強”的良好態勢,新型工業化取得了顯著成效。
全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2018年、2019年均排全省第二,刷新了黔西南工業發展歷史,2020年增長5.7%,增速排全省第三。
2021年1至9月,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速13.1%,超省平均增速0.2個百分點;工業用電量74.82億度,同比增長13.5%;新增入規工業企業16戶;全州工業經濟發展呈現增長速度較快、結構不斷優化、質量穩步提升、重點產業發展快速、企業效益整體好轉的良好態勢。
山地旅游走向“質變”
五年來,黔西南州深入貫徹落實全省、全州文旅發展精神,把文化旅游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加快推動旅游產業化,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。
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 張霆 攝
聚力文旅、體旅融合,立足山地旅游資源優勢,緊扣打造世界知名、國際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度假康養目的地,依托“生態山水風光、特色民族文化”做文章,加快推動旅游產業化發展,以“綠”為底邁步旅游高質量發展“金色”前程。
黔西南州旅游業日新月異、欣欣向榮。2021年1至11月,全州共接待游客7316.83萬人次,同比增長64.06%,實現旅游綜合總收入762.62億元,同比增長67.83%。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,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。
祖國花朵“向陽綻放”
五年來,黔西南州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,堅持以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為目標,扎實推進“教育立州”戰略。
始終把立德樹人、教書育人、提質增效作為教育教學發展的主線,協調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發展,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,從根本上解決“有學上”到“上好學”這個最大的民生問題。
目前,全州累計投入89.1億元,實施教育項目1800余個,新增校舍面積446.8萬平方米,完成44所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,1718所學校接入互聯網、實現學習活動個性化;創建省級平安校園示范校93所、州級平安校園示范校89所、民族特色示范校12所、足球特色學校62所、綠色學校20所、國防教育示范學校7所,教育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。遴選培育7個省級名校長工作室,培養省州級名校長117名,省州級名師442名,州級骨干校(園)長112名,州級骨干教師829名。招聘特崗教師1479名,優化鄉村教師隊伍結構。重視職業教育,共創建省級“中職強基”項目學校7所,創建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4所。
全州現有職業院校12所,在校生達3.5萬余人,實現縣縣職校全覆蓋,全州教育高質量發展。
城鄉融合快速“騰飛”
五年來,黔西南州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建設,城鎮綜合承載力、內需帶動力、發展競爭力不斷增強。
全州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、升級發展,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16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6.13%。全州建成36個新市民居住區和10個城市綜合體、56個海綿城市項目,改造棚戶區9.3萬戶、農村危房3.27萬戶,近40萬人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。盤興高鐵全線加快建設,盤興、羅望、紫望、興義環城高速建成通車,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616公里,公路通車里程達2.26萬公里,新增城市道路353.26公里,建制村公路硬化率和鄉鎮客運通達率均為100%,水路通航里程達1017公里。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84個、城區生活垃圾中轉站16個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8處,建設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52.45萬戶,新增旅游廁所633個、城鎮公廁201個。天然氣管道“縣縣通”加快實施,行政村光纖和4G網絡覆蓋率均達100%,5G新基建逐步推開,智慧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。
來源:黔西南州委網信辦

頻道推薦
共有0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