黔西南州推廣“稻+菜”種植農作物30萬畝
9月15日,義龍新區德臥鎮德臥村學莊組村民尹賢亮正在田里栽白菜
在今年農業生產中,黔西南州堅持“藏糧于地,藏糧于技”戰略,開展“糧+增產促增收”行動,在興義、安龍、義龍等9個縣(市、區)科學規劃種植“稻+菜”農作物30萬畝,大力推行“稻+菜”輪作模式,讓“小田地”擁有“大收益”,提升土地綜合利用率,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生產,促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今年,黔西南州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,把農業生產作為“三農”工作的重點,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,以壩區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,以水稻高產增效為核心,采取“優質品種+綠色施肥+綠色防控”技術模式,深入開展糧食綠色增產增效項目,集中優勢力量促進單產和品質提升,用新技術、新品種、新模式推動壩區內水稻高質量發展,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,確保農業農村穩定發展。
“我家今年種植水稻3.5畝,收割水稻后要拿1.2畝田來種白菜、0.1畝種青菜、1.1畝種芫荽、0.3畝種豌豆、0.2畝種芽芽菜……,有效保證一田多收,千方百計保證一塊田一年有兩季收入。”義龍新區德臥鎮德臥村學莊組50歲村民尹賢亮收割水稻后,翻犁大田種下白菜時,對3.5畝田種植農作物著了一番打算。
黔西南州在“稻+菜”種植中,采取“走出去、引進來”的方式,引進貴州豐頤萬石季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、貴州金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不斷增強農業產業發展動力,探索構建“一業為主、多業融合、共生發展”的現代鄉村樣板農業產業,促進糧食增產增收,奪取糧食和農業豐收,實現穩住農民“米袋子”、保住“菜籃子”,增加“錢袋子”。
(吳古昌)
責編:王湛

頻道推薦
共有0條評論